第四十章 夜过双叉岭(1/2)
大有唐王降敕封,钦差玄奘问禅宗。
坚心磨琢寻龙穴,着意修持上鹫峰。
边界远游多少国,云山前度万千重。
自今别驾投西去,秉教迦持悟大空。
……
却说唐僧辞别了长安,带着两名随从向西而行,走到长安城西十里长亭之时,却遇到了等候多时的晋王李治。
原本唐僧还以为李治也是来送行的,却没想到对方竟然提出同行西天?
“晋王殿下,西天一去十万八千里,听说多有狼虫虎豹、山妖树怪,此行恐怕是凶多吉少、九死一生。晋王殿下乃万金之躯,又何必要跟着贫僧前去受苦呢?”
听到李治想跟着一起去西天,唐僧的第一反应是有些疑惑,紧接着就劝阻道。
“哈哈,雉奴方才也说了,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若想有长进不是待在长安城里能够做到的。”
“此次西行,雉奴也不会妨碍法师的正事,等哪天该雉奴离去的时候,雉奴自然就会离去了。”
“既然法师也知道前路凶险,就不要带这两名随从了,他们不过是普通的凡夫俗子,没必要把身家性命给搭上。”
还没等唐僧答复呢,李治就自作主张地遣散了那两名随从,并把他们携带的必用物品,放在了自己的黑色战马上。
“阿弥陀佛,既然晋王殿下执意如此,那咱们就一同上路吧——”
看到李治如此“蛮横”的行径,唐僧出奇的没有生气,不知道是他脾气本来就这么好,还是因为他也不想那两名随从跟着去西天受苦?
“法师,您与我父皇结为兄弟,这样算来雉奴也就是您的晚辈,就不要一口一个‘晋王殿下’的叫我了。”
“西行之路漫长无比,出门在外您就唤我一声‘雉奴’吧,别人如果问起,就说是四海游学的学子,一路西行领略一下各处的风土人情吧。”
李治要求的也不算过分,总是叫着“晋王殿下”,显得关系生疏是一方面,关键是有时候还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“贫僧还是称呼你‘九公子’吧?由此西行,但凡遇到危难,实不可解之时,九公子自行离去就是了。”
在唐僧的眼中,李治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,他甚至都不理解,唐皇为何会放他西去,而且连护卫都没有安排一个。
“哈哈,那还是叫我‘九郎’吧,从现在开始我跟您一样也姓‘唐’,就算是唐家九郎,您是我的一位族叔。”
李治西行一事,最初是孙思邈提出的建议,意图化解佛门的报复。
无论怎么讲,在“化生寺”发生的事情,李治终究是得罪了佛门,虽然不确定观音菩萨是否会找后账,却也不能不做任何防备。
让李治随唐僧西行取经,怎么看都是大唐皇室在向西方佛门低头,唐皇连自己的儿子都派过去了,还有多大的仇怨解不开呢?
这个提议一出,首先就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持。
他倒不是单单惧怕于佛门,而是觉得西游一行,对李治而言或许会有莫大的好处。
长安城里,几个皇子的明争暗斗,李世民自然也看在眼里,说到底并不能算是几个儿子之间的争斗,哪个背后没有扶植他们的势力?
因此,他不愿意李治在这样的环境里待着,李世民在等待时机,他相信自己能够将那些没浮出水面的牛鬼蛇神一网打尽。
其次,李治的真正实力,李世民虽说未必完全了解,总比别人知道的更多一些。
在他看来,只有走出去,李治才有更多提升的机会,这才是他最终同意李治西行的原因。
李治当然对西游更没有异议了,想想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。
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和尚、小白龙,还有一路上那么多的妖怪,凭借着自己的“未卜先知”,难道还不能从中渔利吗?
即便真要西去,李治还是事先做了一番安排。
他拒绝了秦怀玉随行的请求,要知道西游一路也不是那么太平的,完全保证自己的安危李治心里都没有底气,更不要说再多带一个秦怀玉了。
“晋王府”彻底交给孙思邈和秦琼来打理,这一文一武,也算是目前大唐最强的战力,李治倒是希望他们能够把另外几名年轻人给练出来。
一切安排就绪之后,李世民就借着大朝会上,诸多御史弹劾李治的契机,直接将李治给“流放”去了西域。
反正这时候的西域,并没有具体的限制,说是三年,具体什么时候回来,那还不是李治自己说了算?
就这样,唐僧和李治两人两马,结伴西行。
他们是四月初离开的长安,走了两三日,到了法门寺,留宿一夜。
又行了十数日,才进入巩州城,好生补充了一番给养。
现在有李治跟着,倒还真不能完全一路化缘过去,李治的行李中金块银饼等硬通货,还是带了不少。
当然,现在他们依然还是在大唐境内,使用“开元通宝”就能畅行无阻,更何况唐僧手中还有“通关文牒”。
一开始,唐僧并不愿意使用“通关文牒”,架不住旁边跟着一个李治啊。
利用“潼关文牒”,在大唐境内各处官方驿站,自然是免费吃、喝、住,真正的一条龙服务。
又行了七日,终于到达河州卫,这里已经是大唐的边界,晚间便住在了福原寺。
“九郎,跟着贫僧走了这么多天,你还能习惯吧?方才听此处主持所言,再往西去,就要出我大唐地界了,你真得还要跟着一起去吗?”
跟李治相处了将近一个月,唐僧也算是对他有些了解,虽然贵为大唐的亲王,又只有十三岁的年龄,却表现出了超常的自理能力。
至少在唐僧的眼中,李治完全就不像是一个从小生长在皇宫里的王爷,待人接物、人情练达,远不是三十多岁的他能够比拟的。
“哈哈,族叔还想赶我回去吗?您也看到了,父皇的告示已经传遍了大唐,我现在乃是‘流放’之身,西行也算是奉旨行事了。”
在河州卫的时候,李治看到了李世民处罚他的文告。
当然,这一切都是他们预定好的计策,不过在掩人耳目而已,李治自然不会真往心里去。
唐僧却不知道实情,甚至还提出自己可以为李治写一封求情的书信,让李治带着回长安去。
说实在的,相处了这么多天,唐僧多少对李治也有些依赖。
不仅仅李治几乎替他打理好了一切,更重要的是,唐僧很清楚,李治是一个修行之人,他可是亲眼见过,这位曾经硬刚了观音菩萨身边的惠岸行者。
“也罢,贫僧还是那句话,哪天你想回去了,跟贫僧说一声就行。”
看着一旁满不在乎的李治,唐僧的心中莫名的有了一丝暖意。
第二天,二人继续西行。
打听到前边即将经过一片茫茫大山,李治便提前准备了不少干粮,他已经是元婴后期的修为,自然不用再靠这些来果腹,主要都是为唐僧准备的。
果然,两人顺着山道走了两天,依然没能看到走出大山的迹象,天色再次暗了下来。
“族叔,此山岭太过险恶,其间还有腌臜之气弥漫,或有凶恶之物,我们下马徒行为好。”
李治运起“破妄金瞳”看去,只见前边那道山岭,不仅崎岖难走,更是杂草丛生,恨不得都有半人多高。
林间山侧,隐隐约约有黑雾传出,夜风中都能闻到一股子邪气。
“好的,贫僧听九郎的,你也要小心些才是。”
唐僧也算是云游多年,夜宿山林的情景不在少数,却委实没有发现这处山林跟以往的有何不同。
“哈哈,族叔恐怕还是不相信我的话吧?我有一技能名唤‘破妄金瞳’,能够识凶险、辨真伪、望气运、断阴阳。”
“可惜,我现在的修为还太浅,只能发挥它一小部分威力而已,却也足以辨别此处的凶险。”
“族叔,您要切记,眼睛看到的东西未必就是真实的,法力强大的妖魔,善于幻化之术,就算是站在了你的面前,你都认不出它们的本体。”
既然马上要离开大唐了,李治就知道真正的劫难要开始了。
唐僧的性格,说好听点儿,叫做谦恭儒雅、温柔敦厚、善良闵诚。
说难听点儿,那就是迂腐木讷、是非不分,还固执己见。
就是这样的性格,才在西行之路上,凭空增添了不少的麻烦。
既然李治跟着来了,虽然未必能够彻底改变唐僧的性格,有些事情还是要做到未雨绸缪的。
“阿弥陀佛,九郎即便遇到了妖魔鬼怪,如果不是大奸大恶之辈,你真有手段降服了它们,还是尽可能放其一条生路去吧……”
果然,还真是烂好人一个啊。
“族叔,您的意思是,遇到了妖怪,我降服了然后再放了它,继续让它去祸害别人吗?”
“有一句话讲的好,我不杀伯仁、伯仁却因我而死,到时候被我放走的妖怪再杀了其他人,那是不是可以说,族叔也间接地犯了‘杀戒’呢?”
“这个……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