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这大周只能有一个天呐!(1/2)
“大兄...如何?”
当桓盛回到这稍显简陋的宅院时,一妙曼女子起身迎接,她的长发盘起,斜插着一只玉簪,显得高贵典雅。
细长的眉眼中透出淡淡的凌厉,琼鼻高挺,眉眼分明,挺拔的身姿衬出了她的傲人身材。
她正是桓盛的亲妹妹桓奕,而比之桓盛身上那掩不住的凉州风气,桓奕看着就像是关中士族,举止优雅。
桓盛望向自己的妹妹,朝着内院走去,摇了摇头道:“看不出来。”
“您是怎么说的?”桓奕沉吟片刻,再度问道。
“我是想要看看这晋王殿下的本事,可是无论我怎么试探,他也只说一些风花雪月之事或是一些他听闻过的趣事。”桓盛微皱眉头道。
“奕妹子,你...为什么要执着在...他的身上。”桓盛简单了然地说道:“在我看来,皇长子才是最有可能继承大统之人。”
“就算晋王有些本事,他的出身...也很难得位啊。”桓盛深思片刻又道:“哪怕我桓氏倾力相助,晋王还是很难。”
“而他如果没有登基为帝,我们是很难从他的手上换得好处的。”
桓奕没有多说话。
因为现在很多事情,哪怕说出来,他这个性情自负的大兄也不可能相信她。
光是永晋帝会在三年内驾崩这一条信息,就足以让整个朝野为之震动。
毕竟,如今的永晋帝看起来也没有丝毫不适的模样,其他人根本想不到如此活跃的君王会在三年内驾崩,而且还是暴死般的驾崩。
包括三个月后,南方会有一支起义军杀出重围,盘踞南方重地,这都是极其重要的消息,但也是最天方夜谭,不可能有人会信的消息。
而这样的消息,只有她一人知道。
源自于脑海里忽然出现的一个名为【大帝成长计划】的奇怪之物。
并且,历经四次模拟推演的桓奕,她融合了里面的记忆,对局势有着很清晰的判断。
桓奕如今之所以认为晋王可以投奔,理由也是最为简单的,因为他厚道。
没错,是厚道。
此外晋王还有不错的能力。
作为这次永晋帝宾天的最大受益者,其实就是他们桓家,前三次模拟推演里,自己的大兄桓盛都因为支持太子,从而拥有了迅速崛起的资本,并且囊获了足够大的权力。
第一次模拟推演,是匈奴人灭掉了大周。
事实上,在匈奴人南下,把长安占据了以后,大周还没有灭亡。
他们南迁到了开封府,在开封立了新的国都。
自己的大兄桓盛虽是权臣,但是帮助了太子楚世煦平定了南方的起义军,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,辅佐大周王朝国力回升。
在南方彻底撑了起来,后来他的大兄执政了二十余年,因病而逝了以后,大量反对他大兄的政敌站了出来,他过去主政的策令全部都被楚世煦一口气政治清算了。
他们桓氏兢兢业业给楚世煦铺平道路,结果却换了一个族灭的下场。
这就是当忠臣的下场!!!
第二次模拟推演,桓奕就不愿意给这个该死的大周王朝卖命了。
架空太子楚世煦的提议,就是她主张的,连着玩弄两任大周皇帝,也是她主张的。
大兄的野心,也是桓奕一手催化的。
因为桓奕认识到了什么叫反复无常,什么叫权力把握在自己手上的时候才是权力。
第四次模拟推演的时候,桓奕照常按照先前的策略,却不成想出现了新的变数。
楚世昭连着三次,都是死于镇守京城的。
第四次,楚世昭离开了京城,成为了全场最大的变数,而且打出了惊艳全场的绝地翻身仗。
从一无所有,寄人篱下的无权皇子,单骑入晋阳,收复晋阳,与晋阳节度使李瑾形成最强君臣,先南定起义军,再反杀以他们桓氏为首的中央朝廷,紧跟着逼平了当时对大周王朝最具威胁的匈奴人,最终消除了节度使制度。
经济上,与民修养生息,一改前朝弊政。
军事上,借助收拢下来的南方起义军和北方藩兵,缔造了大周重要的防线。
政治上,没有清算任何一人,在位期间没有处死任何一位提出谏言的大臣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